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社群媒體能做什麼(下)

非得靠歐普拉才能紅嗎?...XD

還是快速亂譯...XD,詳細全文請看這裡

想要產品更成功嗎?想要得知目標客戶在使用與你可以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相似的東西時,有任何疑難雜症嗎?

其實,只要張大耳朵,仔細聆聽在twitter、facebook,或是任何網路上可以討論的部落格與論壇上的群眾意見。即使你沒有運用社群媒體來發表任何意見,但你依舊可以藉由眾人的意見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至於哪一個社群媒體才是最好的?

這要端視你的目標客戶經常在何處出沒而定。即使被人們戲稱為已經「死掉了」的社群媒體(如:myspace、aol之類的),仍然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們在使用他們。

而社群媒體的投資報酬又在那兒?
其實我們投入社群媒體裡最大的資源不是金錢,而是時間。這是一項比金錢更寶貴的資源。

所以,為了確保我們的投資報酬,我們更要聚焦於社群媒體中真正值得花時間的地方:

1.取得新的潛在消費者的注意
2.建立自己的大本營,並依此建立名單。可以運用部落格、網站或伊媚兒。此外,還要避免成為「數位佃農」--但我們可以換個方式,運用社群媒體將流量導向自己(的網站)
3.運用社群媒體為自己的品牌打造良好形象。你不必形塑完美的形象,但還是要維持權威與尊嚴,並作個令人尊敬的人。
4.持續努力將你的讀者、粉絲們轉換成你的顧客。否則,前三個步驟對你而言並沒有太大用處。這部份作者將會在之後的文章繼續討論。

小心巨大恐怖的陷阱。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我們與之共舞的社群媒體是隻醜陋的吃時間妖怪。網路上有太多部落客,總是花太多時間在「社交」上頭了。

這不是聰明的人該做的事。

此外,作者還寫了另外一篇文章告訴大家如何不花太多時間,一樣能有效運用社群媒體的方法,可以看下面那篇文章:


如果可以依據這些準則去經營社群媒體的話,也許,你根本就不需要歐普拉了。


參考

ROI(return on investment)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社群媒體能作什麼?(上)

人類自古以來就會social了...

以下為個人快速亂譯...XD,詳細全文請看這裡(英文)


隨著這幾年來社群媒體(網站)的發達與流行,也許大家都聽過以下面幾種神奇的說法:

#只要開個推特帳號,從此收入倍增。
#你離上歐普拉節目當來賓只差一則部落格文章
#如果你建立了一個(facebook、twitter、plurk...)帳號,人潮就會源源不絕。

但是當我們環顧一下真實世界,將會發覺這些說法幾乎都是誇大其辭。

社群媒體是一個功能很強大的行銷與市場研究工具,但不是魔術。它不能讓我們一夜成名,但卻是很實用的工具。

其實,某個程度而言,社群媒體總是有一些缺陷和不便。

因為在網路的世界裡,永遠都有「社群」,雖然硬體介面會升級(從黑白到彩色、從小尺寸到大尺寸),軟體介面會更替(bbs、論壇、msn...到最近火紅的facebook),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方式是不變的,這也是為何很多網路傳播原則跟面對面直接銷售的原理幾無異同的道理所在。網際網路只是讓我們能以更快速、簡潔且成本及低的方式與人們溝通,但人與人溝通的本質是一致的,並不會因為溝通的科技更新穎而有所差異。

那麼,社群媒體的用處到底在哪?

其實,不論你是大公司、小公司,甚至是個人工作室,社群媒體始終還是網路行銷經營的好工具之一。

我們可以透過社群媒體讓人們知道我們是值得信任的、我們擁有什麼樣的產品,而且我們是跟他們站在同一國的。

畢竟,對於溝通的最大致命傷始終來自於缺乏信任。社群媒體對於負面的爛東西,也一樣有驚人的快速傳遞效果。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社群媒體不僅僅是用來傳遞、廣播自己訊息的工具,它更是一個用來收集群眾意見與回饋的最佳管道!

(未完待續)

參考:


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關於每日一問的小調整

我必須承認昨天我一整個沒靈感,所以只好胡謅了那一篇喬丹文。

老實講,這樣的文章連我自己看了都覺得沒意思。但又沒有人逼著我寫,我也不會因為這些文章得到五毛、一塊的,為什麼我要寫些連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文章?

所以,我決定要改變一下這個題目的玩法。

本來我寫每日一問的用意就是想要透過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英文文章來大量接觸英文(單字),所以說,「接觸英文」才是本意,PO文與否並沒那麼重要。

當然,我自己提及的「每天一篇,至少一百篇」這個承諾還是有效,只是,若當天沒有什麼值得留存或感觸的相關文章的話,那麼我就只會將當天接觸到的英文單字PO上,並附註一些例句或節錄片段。

也許這樣反而更有用處一些。

以上。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簡單的代價?


拜NBA強勢勞工團體所賜,衛視體育台在沒節目可播的狀況下只能拿以前喬丹時期的公牛隊比賽出來聊表心意。

雖然我不是啥籃球迷,但望著當年讀書時紅極一時的喬丹與公牛隊比賽,只能確定當年的景仰絕對不是因為流行,而是喬丹那行雲流水的球技與整個團隊順暢的合作。我看的那一場比賽,喬丹的狀況並不好,但他毫不遲疑的助攻與吸引對手防阻人手好讓隊友進攻更加順暢的精神,果然不愧為「籃球之神」。

但是,喬丹也不一直是打籃球。他還打過高爾夫跟棒球。但除了籃球之外,成績普普。

也許拿喬丹來跟今天要連結的這篇文章有些牽強,但我覺得還是有不少正相關。

一樣是 Leo Babauta的文,篇名叫Do One Thing Well

反正,就把一件事情做好吧。一次做一件就好。
就算我們不會因此變成喬丹,至少我們比較有機會成為公牛隊喬丹之外的其他四個人。而喬丹之所以可以成為喬丹,沒有其他四個人也是辦不到的。

參考: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每天搞這個每日一問的後作用是什麼?



就是做夢會夢到英文單字!

我今天早上就在貓叫聲與漂浮在空中的英文單字中醒來!

雖然我曉得這個字最近常常看到,但卻不曉得它漂浮在空中是什麼意思?!

這個單字就是「Significant」。


1 : large enough to be noticed or have an effect
2 : very important 
3 : having a special or hidden meaning

1. sufficiently great or important to be worthy of attention; noteworth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ales

2. having a particular meaning; indicative of something:
   in times of stress her dreams seemed to her especially significant
     。suggesting a meaning or message that is not explicitly stated:
       she gave him a significant look

3. Statistics relating to or having significance.

所以說,我今天該去買樂透嘛?.....XDDDDD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如何開始任何一件事情?


今天依然走正向心靈路線。還是昨天提到的那位美國傳奇部落客 Leo Babauta的文章。
如何開始任何一件事情?(How to Start

最簡單的方法是: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這不是繞口令…XD)

比方說要如何開始一項看起來很難的工作?簡單,讓自己一次只要做一分鐘就好。不論任何的工作,只要有所遲疑,那就讓它簡單一點吧。重點是要開始,一次只做一點點也無所謂。若累了就去休息,記得再回來做一點點就好。

若要開始一段習慣呢?其實開始一點都不難,就像我們每次新年都會有新希望一樣,難是難在如何維持它。答案也是保持簡單。比方說想要決定想要讓自己保有持續運動的習慣,方法也是保持「簡單」。繫上運動鞋,出門去吧。即使只是出門走個五分鐘也好。也不要馬上急著要求自己一定要達到某個強度或效果,只要執行這個簡單的五分鐘運動一段時間,自然而然就會成為習慣。

如果要開始一項新事業或新挑戰呢?一樣可以使用簡單法則。若要開始一項事業、或開發一項產品。就讓它一次擁有一種功能、一項服務就好。也許日後我們會想要加上更多東西,但那是之後的事情,我們不可能等產品或事業達到天時地利人和再開始,因為很多時候,根本就不會有那一天。

以上,是我大致上對本篇文章的「快譯」。詳細內容還是可以看看原文,也算是一篇可以建立英文自信的好文章啊…XD

參考:

scratch(這篇文章裡當作「起跑線」用)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如何設定人生目標?


今天來一點芭樂的。(說到芭樂,總是會讓我想起當年CS流行台語版時,網咖中此起彼落的「請你吃芭樂!」喊叫聲。啊!我的青春啊!)

參考自以下連結的那篇文章。作者為美國知名部落客—— Leo Babauta。這傢伙也算是個奇人,他從零九年才開始寫部落格,但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將部落格(ZENHABITS)推向全美二十五大,不論瀏覽人次或訂閱量都十分驚人。而更有趣的是,他還強調「無版權」。誰都可以拿他的文章去做任何事情。

個人認為,與其說他是一個部落客,不如說他是個新興生活性宗教的教主或許會更貼切一些。

也許,大家可以藉由下面五個步驟來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完成夢想,最少最少,我們也可以學一點英文吧?

First, think about what you’d like people to say about you at your funeral.
2. Now that you’ve given that a little thought, jot down some ideas for life goals you’d like to achieve before you die.
3. Refine your list, or expand it.
4. Now break it down.
5. Take action! 



個人認為這篇文章真的很適合拿來增強自己英文程度的信心用……XD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最近印象深刻的英文單字有哪些?(2011.11.14~11.21)

objective
We need someone outside the company to give us an objective analysis.
The missing girl vanished without a trace a year ago.
There are separate restrooms for men and women.
We are on a tight schedul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ustomers complained about the service.
Vanity was the one flaw in his character.
He put a lot of effort into finishing the project on time.
 She walked with effortless grace.
He sells spare computer components.

以上。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行銷策略與行銷計畫有什麼不同?


今天因上網查找資料的偶然中,看到了這一篇文章。

行銷策略與行銷計畫有什麼不同?

簡單地說,其區別就是:行銷策略定義的是目標,而行銷計畫則是執行手段。

當然,這篇文章的作者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去參加她的課程或購買她的行銷服務,但是遠在台灣的我們,就算真的有需要,應該還是鞭長莫及吧?...XD

而po這段文的目的主要也是為了學英文。所以,這是我的策略,手段雖然稍嫌笨拙的些,但還是多少有達到目的。也算是成功地執行了策略......XDDDD

因為說到策略跟計畫的差別,我們真的很容易在一些企業公司中發現文章中所提到的定位不清的問題。

比方說,本來一個行銷專案的策略精神應該是增加「營收」20%,但行銷計畫與活動卻被導向成為增加「營業額」20%,因為老闆喜歡看數字嘛,關於銷售量、營業額這種數字當然是越多看起來越爽,但整個專案卻因而脫離本質,老闆也渾然不知。

也許,這是為何要將行銷策略與行銷計畫定義清楚的目的了。

What's the difference in a marketing strategy and a marketing plan?

This is a common question and unfortunately many view them as the same thing. They are not. A strategy identifies the goals and objectives, your marketing plan tells you how you are going to get there. Without both of these tools businesses will often find themselves trying to sail upstream without paddles.

Most businesses that have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marketing strategy and a marketing plan will tell you that having these and using them as a roadmap can often bring order into chaos. And, let me reiterate it is a process, it's not something you can do without putting thought and effort into it.

Your marketing strategy and marketing plan serve two purposes and are well worth the time investment. Let me show you the components in each one and educate you on how they can be used to assist in reaching your business goals.

資料來源: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Scarlett Johansson最近在幹嘛?


“Summer Crossing”, an adaptation of Truman Capote’s lost novella, is headed for the bigscreen as the directorial debut of Scarlett Johansson.

Project’s being produced by Barry Spikings, who won an Oscar for “The Deer Hunter,” and executive produced by Peter D. Grav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ruman Capote Literary Trust and its trustee Alan Schwartz.

Screenwriter and New York playwright Tristine Skyler is adapting the Capote novella.

“Summer Crossing” novella is set in New York when Gotham was emerging from the trauma of World War II and centers on an 18-year-old girl breaking free of her rich, smothering, family to discover her own identity and sexuality.

“Summer Crossing” was written by Capote during the 1940s and then lost for half a century before it was recovered and published.

Johannson told Women’s Wear Daily in September that she planned to direct the movie. She’ll be seen next in “We Bought a Zoo,” “Under the Skin” and “The Avengers.”

簡單地說,她最近拍完了幾部電影,接著計畫當起導演來了。
她打算拍一部改編自楚門卡波帝的小說《SUMMER CROSSING》的電影。而且本片將由曾製作過《越戰獵鹿人》的BARRY SPIKINGS監製。

《SUMMER CROSSING》是楚門卡波帝於四零年代寫成的短篇小說,但失傳了近半個世紀才被發掘並出版。內容是關於一名於二戰後日漸興起的紐約市裡一名十八歲的女孩,如何從富有而悶絕的家庭桎梏中掙脫,進而發現自我與情慾的故事。

此外,我們最近可以在“We Bought a Zoo”、“Under the Skin”、“The Avengers(復仇者聯盟)”這三部電影中看到SCARLETT……^^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魔術的效果有哪些?


這兩天看了一本魔術師寫的書《魔術師教你詐》,內容是關於魔術的本質於詐欺的某些關連,雖然裡面也介紹了不少魔術方法,主要是作者用來解釋為何人們會相信明明就知道「不是真的」的事情。

就作者所言,很多魔術最主要的技巧不在於靈活手法或是繁複機關,而是「掌握人心」。人會有盲點、會有刻板印象、會固執己見、很多時候還無法掌握數字的意義與機率。而這些才是魔術表演的核心。只要懂得利用切入點,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有趣的魔術表演者,但若用在負面的地方,你就是一名詐欺者。

至於我們常見的魔術表演有哪些效果呢?根據維基百科(辭條:魔術)的說明是,傳統的魔術基本上有以下幾種:

出現(Production):變多(人或物),與「消失」相對。
消失(Vanish):消失,使看不出,與「出現」相對。
變同、共鳴(Sympathetic Reaction):兩人或兩物或以上作出同一結果。
反自然物理(Physical Abnormally):包括人離開影、無頭美人、人首蜘蛛、拿開拇指等。
造成失敗(Spectator Failure):魔術師用某力量令觀眾不能做某種事。
傷害無效(Invulnerability):包括食火、行茅火炭、行劍上、食玻璃、食刀片、針釘割舌等而不受傷害。
移位(Transposition):從一處消失而從別處出現。
控制力(Control):魔術師運用非物理性的力量支配生物或死物之動作,如響鐘、自動伸手等。
自動(Animation):使無生命物體如同有生命般活動。
變化(Transformation):改變大小、形狀、性質、顏色、記號等。
復原(Restoration):某物件之部份或全部破爛肢離還原。
穿透(Penetration):在不損毀硬物及防止其造成損毀的情況之下,使另一硬物通過之。
辨示(Identification):如認出觀眾之牌桌(多用於牌類、亦用於顏色,魔術師或觀眾可認出)。
讀心術(Thought Reading):魔術師能知道觀眾所想,觀眾亦可將所想寫下以作對照。
思想轉移(Thought Transferring):使某甲能知道某乙所想之事物。
預言(Prediction):先記下某事物之發生,如頭條新聞等。
反地心引力(Anti-Gravity):人或物之動作反地心引力。
感官易位(Extra-Sensory Perception):如用手指頭來看東西,用鼻嗅顏色,用手指感覺牌點等。
特技(Acrobatics):用真技術或道具幫助,做出特別效果。


人們常說「眼見為憑」,但在科技這麼發達的現代,有很多事物可以經由電腦輕易地改造。再加上只要簡單運用一些人性與心理上的盲點與慣性,也許我們會發現,就算我們不是生活在如電影駭客任務中的「母體」,但絕對有很多事情不是眼前所見得這麼「簡單」。

不信,去看看網路上許多正妹的卸妝照吧!

寫作有沒有公式?



真的是天有不測風雲。
我的每日一問居然就在瀏覽器當機之下被中斷了……T_T
不過這還是要怪我自己,拖到最後一刻才來弄這東西。雖然打好的整篇文章都不見了,還是盡量補救回來吧……

寫作有沒有公式?嗯,應該說,寫作也許不可過於公式化,但寫作的類型卻是可以公式化的。
畢竟,沒有人想看一個英雄冒險故事,主角在經歷千辛萬苦的歷險後遇到大魔王時,卻發現兩個人是高中同學而盡釋前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樣只會讓人度爛覺得被騙。

更詳細的內容可以看這篇文章(http://www.copyblogger.com/blogging-formulas/),應該會對需要大量產出稿子的人有參考價值。

節錄——

The Review Post
Headline: “Review: [Product Name]” or “[Product Name] Review”
Introduction: Explain the product briefly, making clear what it is/does.
Main body: Consider splitting this into separate sections. It’s up to you what you use, but “Contents” “What I Liked” and “What I Didn’t Like” could be a good basic structure.
Conclusion: Sum up –- should the reader buy this item? Who’s it best for? Make sure you include a link.

評論文章怎麼寫?
標題:下個簡潔易懂的「某某某評論」或「論謀謀謀」吧。
介紹:簡介產品事務。盡量清楚一點。
主文:可以自由發揮部分。但根據評論的事務可以使用三個簡單的基礎架構——「內容」、「我喜歡…」、「我不喜歡…」來建構這一部分。
結論:下個明確的結論。誰適合這項事務?值得嗎?再加個連結即可。

參考:
Explain
briefly
Introduction
Review
split
separate 
section
structure
Conclusion
Sum up

幹當機!

幹當機!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史蒂芬金賣了多少書?


今天終於把買了很久的《DIFFERENT SEASONS》拿起來翻了幾頁。不過對英文造詣甚淺的我來說,實在有點自討苦吃。如果有看過《史蒂芬金談寫作》這本書的話,史蒂芬今在裡面便直截了當地指出,「字彙」是他放在寫作工具箱中最上層、最常用的的工具——也被稱之為「寫作的麵包」。

被尊稱為美國大眾小說之王的史蒂芬金,據估計其作品在全球總共賣了三億五千多萬本,作品類型橫跨科幻、恐怖、奇幻、長篇、短篇、非小說、劇本等,被改編成其他形式發行的多不勝數,光是作品翻拍成電影的就多達三十四部,這還是只計算有上院線的,若要加計電視電影或影集的話,數量更為驚人。此外,他還曾為了測試自己作品到底是真的受歡迎,或是大眾純粹受他名氣影響而暢銷,因而以另一個筆名理察巴克曼(Richard Bachman)寫作,也曾以筆名約翰史懷森(John Swithen)發表過一篇短篇小說。當然,測試的結果是銷售量依舊非常出色。

至於他到底寫了哪些書?啊,請容我懶惰一下貼個史蒂芬金的官網連結,有空再上去看看吧……

參考:

維基百科節錄——
Stephen Edwin King (born September 21, 1947) is an American author of contemporary horrorsuspense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fiction. His books have sold more than 350 million copies[7] and have been adapted into a number of feature films, television movies and comic books. As of 2011, King has written and published 49 novels, including seven under the pen name Richard Bachman, five non-fiction books, and nine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Many of his stories are set in his home state of Maine.

(截至2011年,史蒂芬金總共出版了四十九本小說,其中包含了七本以理察巴克曼之名發表。另外還有五本非小說,九本短篇小說集。史蒂芬金將很多故事的場景設定在他的家鄉緬因州。


對了,他還是一個很高調的紅襪迷。XD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DONATE的力量有多大?


最近上網東查西找,最常去的一個網站就是靠DONATE支持住的。
DONATE的力量有多大?答案是可以大到可以支持一個全世界流量曾經達到第五大,目前流量也還有第七大的世界級網站營運十年(從2001年至今)。

下面是最近維基百科創辦人之一的JIMMY WALES呼籲網民們捐款的公開信(中文版可以看這裡),裡面很簡潔的提及目前維基百科的營運概況(實際營運維基百科的機構是維基媒體基金會)。就維基百科自己揭露的資料顯示,他們目前共有六百七十幾台的伺服器與不到一百名的員工。

因此,我們可以用最粗糙、不科學的方法來粗估維基百科一年的營運維持費用。他們說雖然有近百名的員工,但只有少部分是全職支薪工作者,而組織中的高層理事會成員都是義務擔任。好吧,算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十人是全職支薪員工,再以台灣爆肝工程師一個月三萬塊薪水來計算(我們不能指望做慈善事業的人就一定只能吸空氣當飯吃吧?而且這個價碼還完全不考慮國外的物價水準),這樣算下來一年(以十三個月計)的薪水也要一千一百多萬新台幣,這還沒加計其他額外的員工福利。

再來算算六百七十九台伺服器,不算折舊攤提,以每台每月五百元新台幣的電費來算,一年下來就要花掉四百多萬元。當然,這也尚未加計頻寬、伺服器機房的空間費用…等等許多必要費用。就更別提經濟學家念茲在茲的機會成本了(也就是下面那封公開信裡JIMMY WALES所提的,他們沒有將維基百科帶往營利導向的網站經營模式)。

即使以如此低估的角度來看維基百科的營運,都不算是一件輕鬆的工作。但是維基百科辦到了。靠著全世界的人們貢獻出一點人力、物力與財力,雖然仍有很多令人爭議的問題,但不能否認的是,維基百科建構起人類前所未有的資訊庫,扎扎實實地改變世界。更令人興奮的是,只要有心,我們也能參與其中。



From Wikipedia founder Jimmy Wales

Google might have close to a million servers. Yahoo has something like 13,000 staff. We have 679 servers and 95 staff.
Wikipedia is the #5 site on the web and serves 450 million different people every month – with billions of page views.

Commerce is fine. Advertising is not evil. But it doesn't belong here. Not in Wikipedia.

Wikipedia is something special. It is like a library or a public park. It is like a temple for the mind. It is a place we can all go to think, to learn, to share our knowledge with others.

When I founded Wikipedia, I could have made it into a for-profit company with advertising banners, but I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We’ve worked hard over the years to keep it lean and tight. We fulfill our mission, and leave waste to others.

If everyone reading this donated $5, we would only have to fundraise for one day a year. But not everyone can or will donate. And that's fine. Each year just enough people decide to give.

This year, please consider making a donation of $5, €10, ¥1000 or whatever you can to protect and sustain Wikipedia.

Thanks,

Jimmy Wales 
Wikipedia Founder


參考:

advertising banner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肚子痛的英文怎麼說?


因為我這兩天吃了麻辣鍋,所以瘋狂的拉肚子。麻辣鍋真的是減輕體重的最佳選擇。

當然啦,拉肚子前總會經歷肚子痛的階段,那到底肚子痛的英文要怎麼說?當然,我還記得一個國中單字就是「stomach」,這個單字指的是胃。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肚子」裡有很多的器官,肚子會痛的源頭不一定會是胃部,尤其是想拉肚子時。

不過網路確實是個神奇的東西,經由老外鄉民的指導(大英國協的奇摩知識加),讓我知道原來「肚子」還有幾個不同的說法,如「belly」 和「tummy」。

雖然這兩個字都有「肚子」的意思,但用法有些微妙的差距,比方說,稱男人的啤酒肚beer-belly就不會使用tummy,而是belly;看到孕婦的肚子漸漸變大,則是說tummy is getting bigger,而不使用belly。

當然,若要精準地描述胃部(stomach)、下腹部(abdomen)、腸子(intestine or bowel)的話,還是有不同的單字可供運用的。


還有,如果是女生的生理期導致的肚子痛的話,這篇文章裡說得頗詳細的。節錄下面例句,我認為對狂拉肚子當下可說是非常地傳神呢!
My abdomen is killing me!

參考: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SWOT分析有用嘛?


所謂的SWOT分析是指「強弱機危綜合分析法」。主要分析方法是從一項事物的優點(strengths)、缺點(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等角度切入,進行該事物與其他競爭者的差異分析。詳細內容可以看這裡。

但SWOT分析真的是一法通、萬法通的萬用分析法嗎?

就個人的經驗來說,我第一次接觸到SWOT約是在大一時上的一堂行銷相關課程,老師理所當然地教了大家SWOT分析法。教完之後當然不免要大家試著用SWOT的方法來分析一些有的沒的。比方說自己在戀愛市場中的強弱機危,或者是自己往後的就業市場分析。

雖然說我從來都不是很勤奮向學的乖小孩,但該交的作業(更何況是用作業替代期中考)還算是有用力氣在寫。印象很深刻的是,要掰出優點與缺點沒啥太大的問題,問題全出在「機會」跟「威脅」這兩個部分。畢竟有很多事情放眼四顧天茫地茫,既找不到機會,也察覺不出什麼威脅,搞到最後整份作業關於這兩個部分幾乎都是在瞎掰,成了名符其實的作文比賽。

當時的我以為自己太過年輕,沒有什麼人生歷練,才會缺乏足夠的慧眼能察覺出驚人的「機會」與駭人的「威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卻發現事情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很多事情遠遠超乎想像之外,沒有人是先知。若厲害到成為先知,那還做啥鬼swot幹嘛?你都已經「先知」了!!!

就如同這篇文章寫的,很多時候,也許所謂的swot是指「Significant Waste Of Time」,確實浪費時間。

不過,這篇文章的作者Scott Armstrong教授更進一步地表示,有更積極的方法取代swot分析,而他也將這方法歸類為下列五個步驟:

1. Set objectives(設定目標)
2. Generate alternative strategies(產生不同的策略)
3. Evaluate alternative strategies(評估不同的策略)
4. Monitor results(監控結果)
5. Gain commitment among the stakeholders during each step of this process.(在每一個程序執行中記得取得出資者的認可)

也許SWOT分析法在某些人們已經深入了解的領域之中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換個角度來看,若該領域大家都已瞭若指掌,那基本上也是一個紅海領域了,我們還花那麼多心力在上面幹嘛?

參考:

indicate(建議看看英英解釋,簡潔明瞭!)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最近印象最深刻的英文單字是哪些?

這是我在〈震災相關的英文單字〉這篇文章所提及的,英文經過大量接觸後,有些字詞想忘記都很難。

而最近在刻意地接觸英文的情況下(包含這個每日一問),有些英文單字也就因而記住了;或者是應該換個說法,應該說這些單字太常出現在最近我接觸到的英文內容之中,就在我反覆查詢字典後,自然而然地背了起來。

以下就是我最近印象最深刻的單字與片語(?):

可能因為這個字在維基百科很常見,大多是要定義條目的關係。

以上兩個單字要拜最近在美國丟臉的外交官員所賜,讓我最近很容易看見它們。(外交豁免權:DIPLOMATIC IMMUNITY;外交特權:DIPLOMATIC PRIVILEGE)

老外似乎特別喜歡用這個「特別」字……XD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somebody/something(與某人/某事無關)

對了!韋伯線上辭典學習者字典個人認為非常地好用!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為什麼生日要吃蛋糕吹蠟燭?


這是西方流傳的民間習俗。

當然,年代久遠流傳下來的習俗,一定會有很多附會的傳說。維基百科的解釋是說生日吃蛋糕這個習俗從古羅馬時代就傳了下來。

另外在其他網路上查找到的資訊則是指在古代的時候只有貴族階級的人有資格在生日時吃蛋糕,因此蛋糕象徵財富與權貴,當一般人也跟著富裕之後,便模仿起貴族的慶祝方式,因而廣為在西方流傳。

當然,每個地區不同的文化裡都會有不同的慶生食品,不一定是蛋糕,也有可能是餅乾或甜點之類的。像在華人地區,人們就喜歡用「麵線」來祝賀壽星能夠健康長壽。尤其是豬腳麵線。

下次再來找找看為什麼華人在祝賀時或去霉氣都要吃豬腳麵線好了。

至於吹蠟燭的習俗,則是可追溯至古希臘人對於月神阿忒密斯的祭祀方式。因為當時有些人們相信,以糕點奉獻給月神的同時在上頭點上蠟燭,其燭煙可以將人們的願望帶往天庭讓衆神知曉;而在德國地區,人們則是會將一根大蠟燭放在蛋糕中央,象徵著「生命之光」。

所以,今天晚上我要去我阿嬤家吃蛋糕配麵線了……

參考資料

節錄:
The birthday cake ha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birthday celebrations in Western cultures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Certain rituals and traditions, such as singing of birthday songs, associated with birthday cakes are common to many Western cultures. The Western tradition of adding lit candles to the top of a birthday cake originates in 18th century America. However, the intertwining of cakes and birthday celebrations stretch back to the Ancient Roma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rthday cake has fo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inary and confectionery advancement. While throughout most of Western history, these elaborate cakes in general were the privilege of the wealthy, birthday cakes are nowadays common to most Western birthday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 many variations on the birthday cake, or rather the birthday pastry or sweets, exist.

註:若就歷史論證而言,以上那些說法沒有經過太多的嚴格查證。但反正我最主要是想學英文來著,所以查證的工作就留給研究民俗歷史的專家了…^^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我為何要寫每日一問?

沒想到這一天這麼快到來。

本來想說這個題目是用在真的沒梗、沒時間的時候來湊篇數用的。但沒想到今天就派上用場了。

當初弄這個主題的時候,只是想說反正我每天都在網路上瞎逛,東看西看一些有的沒的,加上我打算明年六月去考TOEIC(目標八百分),所以也會半強迫自己看點英文文章,因而突發奇想:「如果我把兩件事情加起來,好像還蠻有趣的。」

原本規定自己每天只能花半個小時在這主題上,但實際執行後發覺「待誌」沒這麼簡單。除了昨天以一段YOUTUBE短片作為主題的那一問有辦到(嚴格來說還是沒有,因為我在前一晚就看了好幾遍那段短片),其他的篇幅,即使試圖弄得非常簡略,還是都會花上我一個鐘頭以上的時間。

不過,連續寫了幾天之後,卻同染上強迫症般,若每天沒來弄上一篇總覺得對自己過意不去。

雖然說寫得還是很粗糙簡略,但我的目標是至少連續一百天每天來上一篇。因為這樣做真的很有趣!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如何像隻猴子似的剝香蕉?


答案很簡單,不要從蒂頭,要從尾端剝起。XDDDDDDD

註:可以至youtube網站按右下角的cc即可看英文字幕。

blow one's mind (to overwhelm one with wonder or bafflement)



每日一問008


"kale" 在美語俚語裡有 money 的意思

kale的意思除了「 羽衣甘藍 」之外, 在美國俚語裡,也有 "money"的意思。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字是因為聽 Ellen Degeneres的《Seriously...I'm kidding》有聲書。他在其中一章「生活的祕密」裡頭,只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