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承載人類經典的媒介典範轉移

(這篇是心得文,請專業人士看過笑笑就好。敢蝦!)

一開始先是器物。
人們把心中的「美」灌注在日常使用的鍋碗瓦罐上,甚至有些才華洋溢的、不怕族裡長老責備(或者本身就是長老)的傢伙把所思所見弄上自家宅院的洞穴裡。

接著人們發明了一些器具,因此除了精進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外(而且搞得更大更華麗,比方如三彩陶或石窟巨佛像之類的),人們還懂得把「美」留在石頭上、獸皮上,或者是用樹製成的薄樹皮或昆蟲吐出來的絲織品上。

在人們發展硬體的同時,也因為媒介種類的增加,不得不拓展延伸內在的符號軟體,因此我們擁有越來越多、越來越龐雜的文字符號系統與技藝技巧。而這一次的過渡––––尤其是文自符號系統的發明––––算是媒體發展史上的一次大躍進。

不過,在紙張、布帛、石塊或獸皮等「平面」媒體被發明出來之後,人們有好長好長地一段時間,只針對「平面」媒體進行精進,而沒有發生同當初符號系統被發明時那般的大躍進,直到動態影像,也就是電影被發明出來,算得上是人們媒介使用上的第二次大躍進。(當然,中間還被省略掉廣播音響這種聲音媒體,不過某個程度上我認為聲音媒體算是影像媒體的前導,它們的結合即是目前「平面媒體」中最完整的「動態影音」形式,因此略過不談。)

但是在動態影像發展後不到百年的時間,另一次的媒介大躍進––––網路隨即現身。網路席捲了整個人類世界。綜觀人類史上媒介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條等比級數的曲線,越靠近現代,發展越快。若往更近代的網路發展來看,也可以發現其發展曲線呈現等比級數的態勢。

人類承載自身文明的經典,也一路跟隨著媒介的發展而轉移,從洞穴到獸皮,從石板石窟到布帛紙張,從類比訊號轉移到數位訊號。

若以數學插值法的概念判斷未來承載人類經典的媒介的發展可能的話,我大概可以預想到心電感應這項必然可能的發展。

不過,人類的歷史好像從來沒有發展這麼順利過的。中間總是會有一些黑暗期,一些人們集體迷失的時刻。只是不曉得這個時刻什麼時候降臨,或者是,我們已經存在其中了?

"kale" 在美語俚語裡有 money 的意思

kale的意思除了「 羽衣甘藍 」之外, 在美國俚語裡,也有 "money"的意思。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字是因為聽 Ellen Degeneres的《Seriously...I'm kidding》有聲書。他在其中一章「生活的祕密」裡頭,只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