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最好的業務與客服


起因於前一陣子看到的電視新聞,後來想想還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新聞說,現在的科技業也吹起一股好萊塢跟風。

主要是針對消費行電子產品。如今的科技業對於消費行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的掌控是很嚴苛的,如同好萊塢的製片體系對於一部商業電影賣座與否的評估,大概看首映後一週的票房就能了解了。

所以科技業也將這一套標準拿來套用至消費行電子產品上。如今,一項新產品在推出後一至兩個月內,便可得知市場接受與否,進而規劃該產品是否要進階改版還是從此夭折。

我後來仔細回想一下目前的狀況,好像還真的是這樣。

目前網路上有很多科技產品相關的網站與部落格(mobile01之類的),廠商在新產品上市前就大量撒下試用機提供給這些意見領袖(這年頭有誰要買貴重物品之前沒有上網先搜尋過相關資料的?)

廠商們不怕這些意見領袖寫出什麼太過負面的意見,畢竟當你能比全世界的人們早一個月摸到話題性玩具,或是受邀試駕全球限量百台的頂級手工跑車時,換成是我也不會寫出多難聽的話來。

當然,產品缺點一定是有的。不過科技產品的特色就是,人們已經習慣了微軟、蘋果,或者是魔獸世界等科技軟硬體相關產業的「馴化」,大家都太習慣廠商們會先推出有瑕疵的1.0版,然後再來個小改款的2.0、功能進化的3.0……這樣的產品歷程。只要該產品外型夠好看、功能夠新奇,加上正確的行銷定位,人們便能以「瑕不掩瑜」作為理由,持續地消費下去。(而蘋果成功的地方也就是這裡,由於她自行開發的封閉系統就有高度的向下相容性,所以就算手邊的機子是早期的硬體,但在軟體上仍能有效升級,這個作法很能增強消費者的黏著度。)

更重要的是,由於現今網路科技的進展與社群網路的發達,除了讓意見領袖的聲音更容易傳遞到每個人的眼前之外,也讓每個人的意見相對平等地表達。而這便造成了市調環境的轉變,導致以前廠商所執行的「市場調查」放在現今的網際網路上變得既可笑又不可信。(因為調查出來的結果大致不會脫離下面這種結論:「原來消費者需要的是一台可以飛天鑽地潛水防彈防輻射而且買台只賣199美金的變形金剛──還要可以客製化,再區分成博派與狂派兩大系統」。)

與其做這樣的市調,倒不如直接送到戰場上一拚高下,畢竟,銷售成績才是最精準的市場調查。

反正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新東西的功能不是那麼齊全、一定會有一些不好上手之處,到時候再來升級就是了──如果消費者真的喜歡這東西的話。
(當然,「瑕疵」跟「錯誤」是有差別的。若用車子來比喻的話,就是人們可以接受鼓煞較碟煞來得不敏銳的「瑕疵」,但絕對沒有辦法忍受煞車踩下去卻變成油門暴衝的「錯誤」。)

所以,廠商們根本就不怕意見領袖指出他們新產品的「瑕疵」。只要不是致命的「錯誤」,都有其他的應變之道(甚至廠商不應變也沒關係,因為消費者會自行應變)。更何況,有評論就有曝光,有曝光就有銷售可能,不然在現今這個資訊與物質大爆發的年代裡,很多東西人們沒有「也不會死」。

我覺得,若當產品的生命週期的掌控權已不再廠商手中,而是在消費者手中時,整個市場的商業行為會有根本上的轉變。

輿論將會成為廠商們最強大的第一線業務與客服。因為人們已經厭倦了完全功利導向的「廠商業務人員」的說詞,取而代之的是看起來、聽起來「相對客觀」的大眾意見(雖然事實上並不一定總是如此)。而換成生產者的角度來看,生產者們也開始試著撇開內部的「市場調查」與「市場回饋」系統,轉而直接收集大眾意見(當然,銷售成績就是最精準的消費者表態)。

沒有留言:

"kale" 在美語俚語裡有 money 的意思

kale的意思除了「 羽衣甘藍 」之外, 在美國俚語裡,也有 "money"的意思。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字是因為聽 Ellen Degeneres的《Seriously...I'm kidding》有聲書。他在其中一章「生活的祕密」裡頭,只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