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如何將細節描寫轉換成超能力?

請想像一下,你的眼前有一間房間。

好了嗎?

那麼,如果我告訴你,這是一間廚房,你想像中的那間房間裡是不是改變了?

那,我再告訴你說,那是一間「打烊後的餐廳廚房,昏暗、悄然無聲,只有後窗透著外頭閃爍的街燈。」請問一下,你想像中的那間房間,是不是又開始幻化起來?

就如同史蒂芬金曾提過的,寫作是一種心電感應。而透過對細節的描寫,不可思議的魔力便因此展現。

(可以看看《史蒂芬金談寫作》一書,裡面有更多有趣的故事。我個人最喜歡他談到自己當時賣出《魔女嘉莉》的精裝版版權那一段過程。)

至於,要怎麼運用細節描寫並將期轉換成心電感應的魔力,也許你可以看看這一篇文章。

節錄:

Which details should you choose?  Look for…

*Details that differentiate.(與眾不同的細節) 
*Details that suggest a larger picture.(富含暗示的細節)

*Remember your narrative point of view.(依照你描寫的角色視角)


參考: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siri將成為精神毒藥?


完整原文請看:
http://www.foxnews.com/health/2011/12/07/iphones-siri-psychological-poison/

簡單地說,就是有精神醫學學者認為,siri過於擬人的存在將會導致人們對於人際關係的混淆,進而錯亂人與機器之間的連繫關係。

嗯,這還真是難以否認的論點。畢竟所有的「科技」發展都朝著我們曾經以為的「科幻」走去。不論是虛擬代理人、人工智慧、火星登陸、觸控操作......,都是以往科幻小說或電影的題材,如今一一實現(或即將實現)。

但這樣的發展目前看來卻也不是少數幾個人就能改變得了,我也只能期待,人類的善因子可以利用科技,將人們帶往更美好的未來。

就像該文作者於開頭所提及的其他兩像類比物:暴力電玩與街頭藥物。其實他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演變成雞生蛋或蛋生雞般的混沌議題了。

(到底是人類潛藏的暴力因子需要暴力電玩來疏導,還是因為暴力電玩導致人類雞類更多暴力元素在心中?同樣的,關於科技倫理的問題也極有可能導入相同的混沌模式中啊...)

參考: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那些擁有創意的傢伙們排行第一的生活習慣是...


獨處。
你認為孤獨能讓你成為更好的小說家;但其他人覺得你越來越混蛋了。
如果看上面那張圖不能理解的話,也許可以看看下面那篇文章。

參考: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如何耍狠不帶髒字?


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有一句英文一直在腦海中盤旋不去。那就是電影《教父》裡頭最著名的台詞:「I'll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相信有看過《教父》的人都知道,當教父柯里昂第一次說完這句話之後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情。那真是令人不寒而慄啊!

不過,在查詢這句台詞的時候,也意外地看到一些小八卦(內容詳見這篇文章)。有人說電影裡頭那位花心的歌星,也是維多柯里昂教子的那個角色,是在暗喻知名歌手法蘭克辛那屈。當然,法蘭克是絕對不會承認就是了...XD

話說回來,這句台詞真的是嗆聲不帶髒字的最高境界。沉著、冷靜,不僅優雅還帶上十足的自信。當一個人能讓另一個人無法拒絕任何事的時候,也就可以為所欲為啦!

參考: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那些鈴鐺與哨子……


Bells and whistles

Definition:
extra features that aren't essential for the operation of a machine, such as the global poistioning system in a car

Usage:
used in both conversation and writing

Sample Dialogue:
A:What kind of phone are you going to buy?
B:I don't know yet, but I want something with all the bells and whistles.
A:Doesn't the extra stuff just add to the cost?
B:Maybe, but I love new technology. It's fun.

來源:

這是一個很強大的英文學習網站——美國之音。
裡面有一個生活片語的版面裡介紹到上面這句片語。個人覺得非常地有趣,百聽不厭啊~~XD

鈴鐺與哨子們……很妙的譬喻啊!!!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STILL


如何確認自己漸漸長大?
也許只有在那些曾經逝去時,才能感受得到吧…

參考: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如何找機會?


要先說明的是,這是一篇非常正向的文章。

正向到不像是我會說出口的東西。因為也是參考來的...XD

反正人生中狗屁倒灶的事情太多,負面的情緒也太多了,我想我並不適合在繼續於網路上多增加一筆。(雖然網路資源看似免費,但這種浪費也就少一點吧。)

所以,我們還是盡量正向思考吧!


其實很簡單,若就我對這一篇文章的理解,方法就是:「所有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伴隨而來一個機會。」

因此,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也因而得到了一個增進自己健康知識的機會;當我錯手搞砸一件工作的時候,其實也同時得到了一個可以自我成長的機會;當我們跟另一半爭吵的時候,其實我們面前也同時浮現一個可以更加了解彼此的機會......,所有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伴隨著一個甚至多個可以改變我們人生的機會,端視我們看不看得到、想不想要去掌握罷了。

所以,就別再抱怨找不到機會了吧!生活中其實處處充滿機會,就等我們去擷取了。

p.s.
共勉之。我也知道這很難啊,但也是人生一個值得努力的目標吧?把所有的問題,都轉向成為機會。

參考: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怎麼能不愛棒球?


How can you not get romantic about baseball? 

昨天去看了電影《魔球》。是一部關於美國大聯盟裡的一支小市場球隊--奧克蘭運動家,他們的經理人Billy Beane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藉由資料統計對傳統棒球球隊經營觀念的顛覆,並進而打造出一支薪水低卻高勝率的隊伍。

撇開這部片子的個人觀後感不提,先說說這部片子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吧!

那是一句由布來德彼特飾演的比利口中說了好幾次的:「你怎麼能夠不愛棒球?」(How can you not get romantic about baseball? )

尤其是當他的夥伴為了鼓勵他跳槽,特別放了他們小聯盟農場裡的一名強打者小胖的錄影。在比賽中,小胖因為擊出深遠的安打而奮力想跑上二壘(他之前對上二壘有恐懼症,每每擊出安打後只敢停留在一壘),但這次雖然鼓起勇氣想奔向二壘,卻在繞過一壘後腳步打結跌倒,只得慌慌張張地趕緊爬回一壘。然而此時,大家卻揮手示意要他繼續跑啊!

「繼續跑啊!你打出全壘打了!」就在他慌張地爬回一壘趴在上頭時,大家對他喊道。

當Billy看完這段影片後,嘴上呢喃著:「你怎麼能不愛棒球?」而這句話也再度帶領觀眾回到球場上,默默問著自己,是啊,怎麼能不愛棒球?

參考:


1 a : of, relating to, or involving love between two people
   b : making someone think of love : suitable for romance
  c : thinking about love and doing and saying things to show that you love someone
2 : not realistic or practical : not based on what is real
3 Romantic : of or relating to Romanticism : stressing or appealing to the emotions or imagination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什麼是真正需要看見的事?

一名女記者回一起她為何會走入這一行,全肇因於當年的一堂新聞課。

當時老師告訴大家,一則新聞寫作的基本組成,就是WHO、WHAT、WHEN、WHERE、WHY等五個W(或者是再加上HOW,成為六個W),接著,老師便要求學生寫一則新聞,而這則新聞將刊登在校園報紙上,而這份報紙最主要的讀者是全校同學。

而這則新聞主要是關於:「下星期三,校長將與全體老師一同前往參加教學研討會,而與會者將有哈佛大學及耶魯大學等世界各大名校之校長……」。敘述完事件後,老師開始要學生們為這則新聞下標題。

學生們開始將事件排列組合:「世界大學名校校長共同參與研討會」、「世界名校校長齊聚!」、「史上罕見!世界名校校長齊聚教學研討!」……等等五花八門的標題,但老師師看完大家的標題後,卻只是一陣沈默,讓全班的學生陷入一頭霧水。

經過一陣沈默後,老師終於慢慢開口說道:「各位同學,其實,這則新聞最重要的重點在於,『下星期三不上課』。」

這個故事是改編自電影〔當哈利碰上莎莉〕、〔西雅圖夜未眠〕的編劇諾拉艾芙身上的真實故事。在當編劇前,他是一名新聞記者,而這個故事則是發生在她高中的新聞課上。參考自〔說故事了沒?〕一書。


參考:



"kale" 在美語俚語裡有 money 的意思

kale的意思除了「 羽衣甘藍 」之外, 在美國俚語裡,也有 "money"的意思。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字是因為聽 Ellen Degeneres的《Seriously...I'm kidding》有聲書。他在其中一章「生活的祕密」裡頭,只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