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如何設定人生目標?


今天來一點芭樂的。(說到芭樂,總是會讓我想起當年CS流行台語版時,網咖中此起彼落的「請你吃芭樂!」喊叫聲。啊!我的青春啊!)

參考自以下連結的那篇文章。作者為美國知名部落客—— Leo Babauta。這傢伙也算是個奇人,他從零九年才開始寫部落格,但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便將部落格(ZENHABITS)推向全美二十五大,不論瀏覽人次或訂閱量都十分驚人。而更有趣的是,他還強調「無版權」。誰都可以拿他的文章去做任何事情。

個人認為,與其說他是一個部落客,不如說他是個新興生活性宗教的教主或許會更貼切一些。

也許,大家可以藉由下面五個步驟來設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完成夢想,最少最少,我們也可以學一點英文吧?

First, think about what you’d like people to say about you at your funeral.
2. Now that you’ve given that a little thought, jot down some ideas for life goals you’d like to achieve before you die.
3. Refine your list, or expand it.
4. Now break it down.
5. Take action! 



個人認為這篇文章真的很適合拿來增強自己英文程度的信心用……XD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最近印象深刻的英文單字有哪些?(2011.11.14~11.21)

objective
We need someone outside the company to give us an objective analysis.
The missing girl vanished without a trace a year ago.
There are separate restrooms for men and women.
We are on a tight schedul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ustomers complained about the service.
Vanity was the one flaw in his character.
He put a lot of effort into finishing the project on time.
 She walked with effortless grace.
He sells spare computer components.

以上。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行銷策略與行銷計畫有什麼不同?


今天因上網查找資料的偶然中,看到了這一篇文章。

行銷策略與行銷計畫有什麼不同?

簡單地說,其區別就是:行銷策略定義的是目標,而行銷計畫則是執行手段。

當然,這篇文章的作者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去參加她的課程或購買她的行銷服務,但是遠在台灣的我們,就算真的有需要,應該還是鞭長莫及吧?...XD

而po這段文的目的主要也是為了學英文。所以,這是我的策略,手段雖然稍嫌笨拙的些,但還是多少有達到目的。也算是成功地執行了策略......XDDDD

因為說到策略跟計畫的差別,我們真的很容易在一些企業公司中發現文章中所提到的定位不清的問題。

比方說,本來一個行銷專案的策略精神應該是增加「營收」20%,但行銷計畫與活動卻被導向成為增加「營業額」20%,因為老闆喜歡看數字嘛,關於銷售量、營業額這種數字當然是越多看起來越爽,但整個專案卻因而脫離本質,老闆也渾然不知。

也許,這是為何要將行銷策略與行銷計畫定義清楚的目的了。

What's the difference in a marketing strategy and a marketing plan?

This is a common question and unfortunately many view them as the same thing. They are not. A strategy identifies the goals and objectives, your marketing plan tells you how you are going to get there. Without both of these tools businesses will often find themselves trying to sail upstream without paddles.

Most businesses that have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marketing strategy and a marketing plan will tell you that having these and using them as a roadmap can often bring order into chaos. And, let me reiterate it is a process, it's not something you can do without putting thought and effort into it.

Your marketing strategy and marketing plan serve two purposes and are well worth the time investment. Let me show you the components in each one and educate you on how they can be used to assist in reaching your business goals.

資料來源: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Scarlett Johansson最近在幹嘛?


“Summer Crossing”, an adaptation of Truman Capote’s lost novella, is headed for the bigscreen as the directorial debut of Scarlett Johansson.

Project’s being produced by Barry Spikings, who won an Oscar for “The Deer Hunter,” and executive produced by Peter D. Grav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ruman Capote Literary Trust and its trustee Alan Schwartz.

Screenwriter and New York playwright Tristine Skyler is adapting the Capote novella.

“Summer Crossing” novella is set in New York when Gotham was emerging from the trauma of World War II and centers on an 18-year-old girl breaking free of her rich, smothering, family to discover her own identity and sexuality.

“Summer Crossing” was written by Capote during the 1940s and then lost for half a century before it was recovered and published.

Johannson told Women’s Wear Daily in September that she planned to direct the movie. She’ll be seen next in “We Bought a Zoo,” “Under the Skin” and “The Avengers.”

簡單地說,她最近拍完了幾部電影,接著計畫當起導演來了。
她打算拍一部改編自楚門卡波帝的小說《SUMMER CROSSING》的電影。而且本片將由曾製作過《越戰獵鹿人》的BARRY SPIKINGS監製。

《SUMMER CROSSING》是楚門卡波帝於四零年代寫成的短篇小說,但失傳了近半個世紀才被發掘並出版。內容是關於一名於二戰後日漸興起的紐約市裡一名十八歲的女孩,如何從富有而悶絕的家庭桎梏中掙脫,進而發現自我與情慾的故事。

此外,我們最近可以在“We Bought a Zoo”、“Under the Skin”、“The Avengers(復仇者聯盟)”這三部電影中看到SCARLETT……^^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魔術的效果有哪些?


這兩天看了一本魔術師寫的書《魔術師教你詐》,內容是關於魔術的本質於詐欺的某些關連,雖然裡面也介紹了不少魔術方法,主要是作者用來解釋為何人們會相信明明就知道「不是真的」的事情。

就作者所言,很多魔術最主要的技巧不在於靈活手法或是繁複機關,而是「掌握人心」。人會有盲點、會有刻板印象、會固執己見、很多時候還無法掌握數字的意義與機率。而這些才是魔術表演的核心。只要懂得利用切入點,你就可以成為一名有趣的魔術表演者,但若用在負面的地方,你就是一名詐欺者。

至於我們常見的魔術表演有哪些效果呢?根據維基百科(辭條:魔術)的說明是,傳統的魔術基本上有以下幾種:

出現(Production):變多(人或物),與「消失」相對。
消失(Vanish):消失,使看不出,與「出現」相對。
變同、共鳴(Sympathetic Reaction):兩人或兩物或以上作出同一結果。
反自然物理(Physical Abnormally):包括人離開影、無頭美人、人首蜘蛛、拿開拇指等。
造成失敗(Spectator Failure):魔術師用某力量令觀眾不能做某種事。
傷害無效(Invulnerability):包括食火、行茅火炭、行劍上、食玻璃、食刀片、針釘割舌等而不受傷害。
移位(Transposition):從一處消失而從別處出現。
控制力(Control):魔術師運用非物理性的力量支配生物或死物之動作,如響鐘、自動伸手等。
自動(Animation):使無生命物體如同有生命般活動。
變化(Transformation):改變大小、形狀、性質、顏色、記號等。
復原(Restoration):某物件之部份或全部破爛肢離還原。
穿透(Penetration):在不損毀硬物及防止其造成損毀的情況之下,使另一硬物通過之。
辨示(Identification):如認出觀眾之牌桌(多用於牌類、亦用於顏色,魔術師或觀眾可認出)。
讀心術(Thought Reading):魔術師能知道觀眾所想,觀眾亦可將所想寫下以作對照。
思想轉移(Thought Transferring):使某甲能知道某乙所想之事物。
預言(Prediction):先記下某事物之發生,如頭條新聞等。
反地心引力(Anti-Gravity):人或物之動作反地心引力。
感官易位(Extra-Sensory Perception):如用手指頭來看東西,用鼻嗅顏色,用手指感覺牌點等。
特技(Acrobatics):用真技術或道具幫助,做出特別效果。


人們常說「眼見為憑」,但在科技這麼發達的現代,有很多事物可以經由電腦輕易地改造。再加上只要簡單運用一些人性與心理上的盲點與慣性,也許我們會發現,就算我們不是生活在如電影駭客任務中的「母體」,但絕對有很多事情不是眼前所見得這麼「簡單」。

不信,去看看網路上許多正妹的卸妝照吧!

寫作有沒有公式?



真的是天有不測風雲。
我的每日一問居然就在瀏覽器當機之下被中斷了……T_T
不過這還是要怪我自己,拖到最後一刻才來弄這東西。雖然打好的整篇文章都不見了,還是盡量補救回來吧……

寫作有沒有公式?嗯,應該說,寫作也許不可過於公式化,但寫作的類型卻是可以公式化的。
畢竟,沒有人想看一個英雄冒險故事,主角在經歷千辛萬苦的歷險後遇到大魔王時,卻發現兩個人是高中同學而盡釋前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樣只會讓人度爛覺得被騙。

更詳細的內容可以看這篇文章(http://www.copyblogger.com/blogging-formulas/),應該會對需要大量產出稿子的人有參考價值。

節錄——

The Review Post
Headline: “Review: [Product Name]” or “[Product Name] Review”
Introduction: Explain the product briefly, making clear what it is/does.
Main body: Consider splitting this into separate sections. It’s up to you what you use, but “Contents” “What I Liked” and “What I Didn’t Like” could be a good basic structure.
Conclusion: Sum up –- should the reader buy this item? Who’s it best for? Make sure you include a link.

評論文章怎麼寫?
標題:下個簡潔易懂的「某某某評論」或「論謀謀謀」吧。
介紹:簡介產品事務。盡量清楚一點。
主文:可以自由發揮部分。但根據評論的事務可以使用三個簡單的基礎架構——「內容」、「我喜歡…」、「我不喜歡…」來建構這一部分。
結論:下個明確的結論。誰適合這項事務?值得嗎?再加個連結即可。

參考:
Explain
briefly
Introduction
Review
split
separate 
section
structure
Conclusion
Sum up

幹當機!

幹當機!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史蒂芬金賣了多少書?


今天終於把買了很久的《DIFFERENT SEASONS》拿起來翻了幾頁。不過對英文造詣甚淺的我來說,實在有點自討苦吃。如果有看過《史蒂芬金談寫作》這本書的話,史蒂芬今在裡面便直截了當地指出,「字彙」是他放在寫作工具箱中最上層、最常用的的工具——也被稱之為「寫作的麵包」。

被尊稱為美國大眾小說之王的史蒂芬金,據估計其作品在全球總共賣了三億五千多萬本,作品類型橫跨科幻、恐怖、奇幻、長篇、短篇、非小說、劇本等,被改編成其他形式發行的多不勝數,光是作品翻拍成電影的就多達三十四部,這還是只計算有上院線的,若要加計電視電影或影集的話,數量更為驚人。此外,他還曾為了測試自己作品到底是真的受歡迎,或是大眾純粹受他名氣影響而暢銷,因而以另一個筆名理察巴克曼(Richard Bachman)寫作,也曾以筆名約翰史懷森(John Swithen)發表過一篇短篇小說。當然,測試的結果是銷售量依舊非常出色。

至於他到底寫了哪些書?啊,請容我懶惰一下貼個史蒂芬金的官網連結,有空再上去看看吧……

參考:

維基百科節錄——
Stephen Edwin King (born September 21, 1947) is an American author of contemporary horrorsuspense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fiction. His books have sold more than 350 million copies[7] and have been adapted into a number of feature films, television movies and comic books. As of 2011, King has written and published 49 novels, including seven under the pen name Richard Bachman, five non-fiction books, and nine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Many of his stories are set in his home state of Maine.

(截至2011年,史蒂芬金總共出版了四十九本小說,其中包含了七本以理察巴克曼之名發表。另外還有五本非小說,九本短篇小說集。史蒂芬金將很多故事的場景設定在他的家鄉緬因州。


對了,他還是一個很高調的紅襪迷。XD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DONATE的力量有多大?


最近上網東查西找,最常去的一個網站就是靠DONATE支持住的。
DONATE的力量有多大?答案是可以大到可以支持一個全世界流量曾經達到第五大,目前流量也還有第七大的世界級網站營運十年(從2001年至今)。

下面是最近維基百科創辦人之一的JIMMY WALES呼籲網民們捐款的公開信(中文版可以看這裡),裡面很簡潔的提及目前維基百科的營運概況(實際營運維基百科的機構是維基媒體基金會)。就維基百科自己揭露的資料顯示,他們目前共有六百七十幾台的伺服器與不到一百名的員工。

因此,我們可以用最粗糙、不科學的方法來粗估維基百科一年的營運維持費用。他們說雖然有近百名的員工,但只有少部分是全職支薪工作者,而組織中的高層理事會成員都是義務擔任。好吧,算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十人是全職支薪員工,再以台灣爆肝工程師一個月三萬塊薪水來計算(我們不能指望做慈善事業的人就一定只能吸空氣當飯吃吧?而且這個價碼還完全不考慮國外的物價水準),這樣算下來一年(以十三個月計)的薪水也要一千一百多萬新台幣,這還沒加計其他額外的員工福利。

再來算算六百七十九台伺服器,不算折舊攤提,以每台每月五百元新台幣的電費來算,一年下來就要花掉四百多萬元。當然,這也尚未加計頻寬、伺服器機房的空間費用…等等許多必要費用。就更別提經濟學家念茲在茲的機會成本了(也就是下面那封公開信裡JIMMY WALES所提的,他們沒有將維基百科帶往營利導向的網站經營模式)。

即使以如此低估的角度來看維基百科的營運,都不算是一件輕鬆的工作。但是維基百科辦到了。靠著全世界的人們貢獻出一點人力、物力與財力,雖然仍有很多令人爭議的問題,但不能否認的是,維基百科建構起人類前所未有的資訊庫,扎扎實實地改變世界。更令人興奮的是,只要有心,我們也能參與其中。



From Wikipedia founder Jimmy Wales

Google might have close to a million servers. Yahoo has something like 13,000 staff. We have 679 servers and 95 staff.
Wikipedia is the #5 site on the web and serves 450 million different people every month – with billions of page views.

Commerce is fine. Advertising is not evil. But it doesn't belong here. Not in Wikipedia.

Wikipedia is something special. It is like a library or a public park. It is like a temple for the mind. It is a place we can all go to think, to learn, to share our knowledge with others.

When I founded Wikipedia, I could have made it into a for-profit company with advertising banners, but I decided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We’ve worked hard over the years to keep it lean and tight. We fulfill our mission, and leave waste to others.

If everyone reading this donated $5, we would only have to fundraise for one day a year. But not everyone can or will donate. And that's fine. Each year just enough people decide to give.

This year, please consider making a donation of $5, €10, ¥1000 or whatever you can to protect and sustain Wikipedia.

Thanks,

Jimmy Wales 
Wikipedia Founder


參考:

advertising banner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肚子痛的英文怎麼說?


因為我這兩天吃了麻辣鍋,所以瘋狂的拉肚子。麻辣鍋真的是減輕體重的最佳選擇。

當然啦,拉肚子前總會經歷肚子痛的階段,那到底肚子痛的英文要怎麼說?當然,我還記得一個國中單字就是「stomach」,這個單字指的是胃。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肚子」裡有很多的器官,肚子會痛的源頭不一定會是胃部,尤其是想拉肚子時。

不過網路確實是個神奇的東西,經由老外鄉民的指導(大英國協的奇摩知識加),讓我知道原來「肚子」還有幾個不同的說法,如「belly」 和「tummy」。

雖然這兩個字都有「肚子」的意思,但用法有些微妙的差距,比方說,稱男人的啤酒肚beer-belly就不會使用tummy,而是belly;看到孕婦的肚子漸漸變大,則是說tummy is getting bigger,而不使用belly。

當然,若要精準地描述胃部(stomach)、下腹部(abdomen)、腸子(intestine or bowel)的話,還是有不同的單字可供運用的。


還有,如果是女生的生理期導致的肚子痛的話,這篇文章裡說得頗詳細的。節錄下面例句,我認為對狂拉肚子當下可說是非常地傳神呢!
My abdomen is killing me!

參考: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SWOT分析有用嘛?


所謂的SWOT分析是指「強弱機危綜合分析法」。主要分析方法是從一項事物的優點(strengths)、缺點(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等角度切入,進行該事物與其他競爭者的差異分析。詳細內容可以看這裡。

但SWOT分析真的是一法通、萬法通的萬用分析法嗎?

就個人的經驗來說,我第一次接觸到SWOT約是在大一時上的一堂行銷相關課程,老師理所當然地教了大家SWOT分析法。教完之後當然不免要大家試著用SWOT的方法來分析一些有的沒的。比方說自己在戀愛市場中的強弱機危,或者是自己往後的就業市場分析。

雖然說我從來都不是很勤奮向學的乖小孩,但該交的作業(更何況是用作業替代期中考)還算是有用力氣在寫。印象很深刻的是,要掰出優點與缺點沒啥太大的問題,問題全出在「機會」跟「威脅」這兩個部分。畢竟有很多事情放眼四顧天茫地茫,既找不到機會,也察覺不出什麼威脅,搞到最後整份作業關於這兩個部分幾乎都是在瞎掰,成了名符其實的作文比賽。

當時的我以為自己太過年輕,沒有什麼人生歷練,才會缺乏足夠的慧眼能察覺出驚人的「機會」與駭人的「威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卻發現事情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很多事情遠遠超乎想像之外,沒有人是先知。若厲害到成為先知,那還做啥鬼swot幹嘛?你都已經「先知」了!!!

就如同這篇文章寫的,很多時候,也許所謂的swot是指「Significant Waste Of Time」,確實浪費時間。

不過,這篇文章的作者Scott Armstrong教授更進一步地表示,有更積極的方法取代swot分析,而他也將這方法歸類為下列五個步驟:

1. Set objectives(設定目標)
2. Generate alternative strategies(產生不同的策略)
3. Evaluate alternative strategies(評估不同的策略)
4. Monitor results(監控結果)
5. Gain commitment among the stakeholders during each step of this process.(在每一個程序執行中記得取得出資者的認可)

也許SWOT分析法在某些人們已經深入了解的領域之中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換個角度來看,若該領域大家都已瞭若指掌,那基本上也是一個紅海領域了,我們還花那麼多心力在上面幹嘛?

參考:

indicate(建議看看英英解釋,簡潔明瞭!)

"kale" 在美語俚語裡有 money 的意思

kale的意思除了「 羽衣甘藍 」之外, 在美國俚語裡,也有 "money"的意思。 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字是因為聽 Ellen Degeneres的《Seriously...I'm kidding》有聲書。他在其中一章「生活的祕密」裡頭,只寫了一...